“无鸡不成宴”虽是一句俗语,但也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于鸡肉的喜爱。然而,一则牛津大学研究的报道被推上了热搜,消息称#吃鸡肉关联高患癌风险#,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
事实真的如此吗?以后还能安心吃鸡肉了吗?
一、牛津研究:吃鸡或增加患癌风险?
这项研究是真实存在的,研究报告的原文发表于《流行病学与社区卫生杂志》上,研究采集了约47.5万名英国人从2006年到2014年间的饮食习惯及患病数据。
研究发现:家禽的摄入量与恶性黑色素瘤、前列腺癌、非霍奇金淋巴瘤风险呈正相关,每天多吃30g鸡肉,风险分别升高20%、11%、26%。
如果数据是真实的,那么是不是代表以后都不能从吃鸡了?
其实大可不必,在这份研究中要说肉类致癌的关系,红肉的证据要比鸡肉多得多,但牛扒、肥牛卷、牛腩的销量依然高涨。
对此,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交流部主任、研究员韩宏伟表示,这项研究只是观察性研究,结果表示了食物与癌症相关性,但并没有更多证据证明其因果关系,也就无法得出鸡肉就会致癌的结论。
因此,无论是口水鸡,还是白切鸡,亦或是手撕鸡、酱油鸡……美食当前,该吃还得吃,但是一定要克制住量。
二、鸡肉有“独特优势”
三餐之中,总有一餐能碰上“鸡肉”,但聊起鸡肉的营养价值,很多人其实“一头雾水”。作为全美22位医学营养专家评定的“年度最佳综合饮食”,我们一起看看鸡肉里都有哪些“宝”。
1、蛋白质含量高
鸡肉中的蛋白质非常丰富,每100g的鸡肉就含有23.3g蛋白,与牛肉相当,是羊肉的2倍。最最最主要的是,它的脂肪相对较少,每100g鸡肉只含有9.6g脂肪,非常适合高蛋白低脂的饮食选择。
2、营养物质丰富
除了蛋白质,维生素C、维生素E、钙、磷脂等营养物质同样存在于鸡肉中,且消化率高,很快就可以被人体所吸收利用,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3、有助于稳定血压
鸡肉有“降压肉”的美誉,这是由于肉中的精氨酸,可以在人体内转换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的作用之一就是保持血液流畅,使血压保持恒定。可以说,精氨酸具有调节血压的辅助作用。
三、健康吃鸡肉,不妨做好这5点
在中医学看来,鸡肉不仅是一种食材,更是一种食补。鸡肉性温,补中益气、健脾胃、活血络,还有强筋健骨之功效。但要提醒的是,鸡肉虽好,也存在食品安全风险。如何健康吃鸡,小九给大家总结出以下几点:
1、学会挑选鸡肉
挑选生鸡肉要观测它的颜色,是否白里透着红,看起来有光泽;其次要触摸表面,是否光滑,仔细检查是否存在针孔,或表面存在高低不平,这很有可能是注水鸡的痕迹。
鸡肉买回家后,若不是马上烹饪,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放进0℃~3℃的冰箱冷藏。若是没有冰箱的情况下,也可以用盐腌制鸡肉,锁住其水分。
2、3个部位最好别吃
鸡屁股、鸡脖子、鸡肝脏这三个部位,都可能存在肉眼看不到的细菌毒素。
鸡屁股的尾腺直接对外开放,容易暗藏病菌、病毒;鸡脖子是淋巴腺体集中部位,可能含有来不及分解的病原体、代谢废物;鸡的肝脏是排毒器官,且胆固醇含量高,因此这3个部位还是尽量不要吃。
3、少吃鸡皮
鸡皮爽脆,确实非常诱人。但滑嫩就说明,这里脂肪含量非常高。有研究发现,经常吃鸡皮会随着吃的量增多而体重增加,建议最好少食用鸡皮。
4、少吃炸鸡、烤鸡
选择吃鸡的烹饪方式也很重要,油炸、烧烤的方式本身就容易产生致癌物质,而且油脂量极高,过多的食用存在肥胖、致癌等风险。
5、比起喝汤,更应该吃肉
传统观念认为鸡汤更营养,即使炖汤后,肉质会变“柴”,精华都在汤中。事实上,无论鸡汤、鱼汤还是其他肉汤,汤水的蛋白质远远不及肉本身。比起喝汤,还是更建议吃汤里面的肉渣。
鸡肉虽然与某些癌症有一定联系,但目前不存在更多证据指明其可直接致癌。因此面对鸡肉,大家还是可以安心享用,但要注意的是,鸡肉虽好,也要适量。根据膳食建议,每天控制在40—75g左右的鸡肉量即可,食用过多,同样不利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