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常识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出自哪里谁写的(如此常用的成语从何而来?)

2024-11-10 10:15:17 100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原文该就是“驷不及舌”,其原义大约是:您……您怎么能这么看待君子呢?再好的马,再多的马,赶着车追也追不回您的失言啊!是故“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原本并不为了强调“信用”的重要性,而更像是“君子失言,驷马难追”——强调人不能随便说话,万一失言,就再难收回了。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似是我们最常用的成语之一。犹记得那些年,这句话几乎天天说——不说不放心啊!关乎于交换玻璃弹珠、水浒卡、《老夫子》……然而,如此著名的成语,究竟从哪里来的?它的原义也是“你!你必须讲信用!”吗?稽之于经典,这句话应该来自《论语·颜渊第十二》。一个卫国的大夫问孔子的高足子贡:“这个……这个君子不过'质而已矣',何必还要在文献、礼乐那些东西上下功夫?”——这给子贡惊到了。

——“太可惜了!您怎么能这么看待君子呢?”于是就到了“驷马难追”那一句。

原文是:“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是的,“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原文该就是“驷不及舌”,其原义大约是:您……您怎么能这么看待君子呢?再好的马,再多的马,赶着车追也追不回您的失言啊!是故“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原本并不为了强调“信用”的重要性,而更像是“君子失言,驷马难追”——强调人不能随便说话,万一失言,就再难收回了。反观今天最日常的用法,“老瓶装新酒”也已矣。

——这样的现象,中文世界里太多了。溯之以源,因:子贡对君子的谈论更重要。

也因这一番对话的背后,有其更为深刻的对“礼”的谈论——此亦孔学体系之中,最重要的议题之一。那,子贡擘画出的君子是什么样的?既讲“质”,亦讲“文”,兼有内在的纯朴、外在的文明——祖述于孔子的“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第六》)。这都不难理解,然而,子贡何必对那个卫国大夫的观点如此痛惜呢?人家不也就强调了内在的质朴才是君子的根本吗?有这么大的问题吗?这就牵出了究竟什么是“礼”的问题。

——显然,那个人把“礼仪”的“仪”混同于了“礼”,存在深重的原则性错误。

子贡的意思,或是作为外在形式的“仪”的确没那么重要——虽本于“礼”,但它终究只是“礼之用”。孔子即旗帜鲜明地反对过繁琐奢侈的面子工程,如“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子罕第九》),鲁国装修“长府”,他也认为大可不必(《先进第十一》)。但,“仪”没那么重要,不代表“礼”也不重要。究竟什么是礼?综《论语》、“三礼”、“春秋三传”等经典而看,要之,礼是秩序,是有人性温度的秩序——绝非什么“裹小脚”、“二门不迈”,那只是仪。

——仪止于时,可以毫不可惜地被新时代革除;礼不是,它是对文明的持续追求。

柳贻徵先生甚至在《国史要义》中直言,我们独特的记史的传统,独特的对政治文明的关注,皆本于这种独特的认识——三代已如此,孔门师生承之,此后更是如此。这也是后世独崇《鲁春秋》的重要原因。除了秦人一炬,百家凋零,再就是鲁春秋最讲礼,讲理性,字里行间都是教人以“归礼”,教人以理性地建设社群文化、家国秩序——其中几无神鬼传奇的搅扰,就是谈人道,论治道。质之,礼者,无非是一种“打包的口令”——全数打包了古人对文明的所思、所悟、所行……

——所以,子贡忍不了,忍不了对方如此轻礼。有德的个人必须加上文明的社会。

否则,个人的德行发生在哪里?成就于何处?又当如何传承下去……那不就真成了“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不文明的社会,会残忍地剥去个人对文明的坚守,本来的珍禽异兽也就只能混同于家畜了。回到上文的那组问题,卫国大夫怎至于就“驷不及舌”了?怎至于被痛批至此?大概是子贡嗅到了那里面的“无治”和“无聊”,嗅到了那个人的天真无知、不谙世事,嗅到了迄今还有的、顽固的——种种打着“个人自由”的旗号,以无视——乃至于贬低社群文化、家国秩序的言行。

——视此“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背后,个人的文明与天下的文明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