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名山众多,姿态万千。透过十首古诗,畅享十大名山的巍峨风光。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让我们领略泰山的雄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带我们感受庐山的神秘。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凸显出黄山的奇绝;“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描绘了天台山的高耸。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笔下的庐山多姿多态;“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寇准诗中的华山孤高险峻。
还有峨眉山的秀丽、衡山的连绵、嵩山的厚重……这些古诗犹如一幅幅画卷,展现着名山的壮美巍峨,让我们沉醉于祖国山河的壮丽之中。
01:泰山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在泰山脚下,仰望那高耸入云的巍峨山体,心中不禁涌起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叹。
杜甫笔下的泰山,“齐鲁青未了”,绵延不绝的青色在齐鲁大地铺展,仿佛一幅无尽的画卷。“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大自然似乎将所有的灵秀之气都赋予了它,山南山北,一明一暗,宛如被一把巨斧劈开。
山间云雾缭绕,层层叠叠,“荡胸生曾云”,让人的心胸也随之开阔起来。定睛望去,“决眦入归鸟”,那奋力飞翔归巢的鸟儿,似乎也在诉说着泰山的雄伟与神秘。
登上泰山之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油然而生。站在山巅,俯瞰四周,群山皆在脚下,那种渺小与伟大的对比,让人深刻感受到自然的磅礴和自身的渺小。泰山,不仅是一座山,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激励着无数人勇攀高峰,追求卓越。
02:华山
《华山歌》
唐.刘禹锡
洪垆作高山,元气鼓其橐。
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廓。
灵迹露指爪,杀气见棱角。
凡木不敢生,神仙聿来托。
天资帝王宅,以我为关钥。
能令下国人,一见换神骨。
高山固无限,如此方为岳。
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
站在华山脚下,仰望那高耸入云的山峰,不禁想起刘禹锡的《华山歌》。眼前的华山,宛如洪炉造就的高山,元气鼓荡其间。
峻拔的山峰直插寥廓的天空,仿佛是神功瞬间造就。那嶙峋的怪石,棱角分明,似露着灵迹指爪,散发着逼人的杀气。山上凡木不生,仿佛专为神仙所托。
华山,天生就是帝王之宅,以雄伟之姿成为守护的关钥。当你登上华山,仿佛能感受到它的神奇力量,让每一个前来的人,精神为之一振,仿若脱胎换骨。
正如诗中所言,高山固然众多,但唯有像华山这样,才能称之为岳。身为大丈夫,若没有独特的通达之处,即便富贵,也终将碌碌无为。在华山的巍峨面前,我们当立志高远,追求不凡。
03:嵩山
《归嵩山作》
唐·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在嵩山的怀抱中,王维踏上了归程。清川潺潺,宛如一条长长的薄带,环绕着绵延的草木。他轻驾着车马,心境闲闲。
流水似是有意,潺潺流淌,伴着暮归的禽鸟一同返还。古老的渡口边,荒城静默,落日的余晖洒满秋山,一片金黄与苍凉交织。
嵩山巍峨,路途迢递,而他的归心已定。当终于归来,他选择紧闭房门,将尘世的喧嚣隔绝在外。在这嵩山的宁静中,王维寻得了内心的安宁。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水一石,都成为他心灵的寄托。远离纷扰,与自然相融,感受着岁月的静好与深沉。
04:衡山
《衡山》
宋·黄庭坚
万丈融峰插紫霄,路当穷处架仙桥。上观碧落星辰近,下视红尘世界遥。螺簇山低青点点,线拖远水白迢迢。当门老桧枝难长,绝顶寒松叶不雕。
才到秋初霜已降,每逢春尽雪方消。猥岩老衲针常把,度夏禅僧扇懒摇。雷向池中兴雨泽,鸟於窗外奏萧韶。游人未必长居此,暂借禅房宿两宵。
在黄庭坚的《衡山》中,我们仿佛置身于一幅壮阔而又神秘的画卷。衡山万丈高峰直插紫霄,穷绝之处架起仙桥,令人心驰神往。登上山顶,上观碧落星辰近在咫尺,下视红尘世界遥不可及。螺簇般的山峦点缀着青葱,远处的江水如白线迢迢。当门老桧生长艰难,绝顶寒松却叶不凋零。
初秋霜已降,春尽雪方消,时光在这里留下独特的印记。岩边老衲常把针,度夏禅僧懒摇扇。雷在池中兴起雨泽,鸟于窗外奏响萧韶。衡山的宁静与神奇,让游人沉醉。即便未必能长居于此,能暂借禅房宿两宵,也是人生中一段难忘的经历,感受这远离尘嚣的清幽与美好。
05:恒山
《登恒山》
元.元好问
大茂维岳古帝孙,太朴未散真巧存。乾坤自有灵境在,奠位岂合他山尊。椒原旌旗白日跃,山界楼观苍烟屯。谁能借我两黄鹄,长袖一拂元都门。
在恒山之巅,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脉搏。正如元好问诗中所云:“大茂维岳古帝孙,太朴未散真巧存。”恒山宛如一位古老的帝王后裔,庄严肃穆,质朴而又巧夺天工。
站在山巅,放眼望去,椒原旌旗在白日下跃动,山界楼观被苍烟笼罩。仿佛穿越回古代,能看到千军万马奔腾的壮阔景象。
乾坤自有灵境在,恒山的灵秀之气让人心醉神迷。攀登途中,每一步都能感受到它的厚重与神秘。这里的一石一木,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
谁能借我两黄鹄,长袖一拂元都门。愿能如飞鸟般自由翱翔于这片神奇的土地,领略恒山的无穷魅力。
06:庐山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在庐山的蜿蜒小径上,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仙境。苏轼的《题西林壁》在此情此景中越发显得深刻而富有韵味。
横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侧看,它又成了高耸峻峭的山峰。远近高低,姿态各异,变幻无穷。我们在山中徘徊,试图看清它的全貌,却始终难以捉摸。
或许正是因为我们身处其中,被眼前的局部景象所迷惑,才无法识得庐山的真正面目。正如人生的诸多境遇,当我们深陷其中,往往难以看清事情的本质。
然而,当我们站在庐山之外,以更广阔的视角去审视,也许就能豁然开朗。庐山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奇峰怪石、飞瀑流泉,更在于它给予我们的这份思考与启迪。
07:黄山
《送温归黄山百鹅峰》 唐.李白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丹崖夹石柱,金。
伊昔升,俯目松。
仙人处,羽化留。
亦闻温伯雪,独相逢。
采秀辞,攀峦历万重。
归休,渴饮。
风吹我时来,尔当整。
去去东,行行芳。
回溪十六度,尽。
他日还相访,蹑。
在黄山的壮美景色中,仿佛能看到诗仙李白笔下的盛景。那四千仞高的黄山,三十二座莲峰耸峙,丹崖夹着石柱,金光闪耀。
想象着诗人昔日登高,俯瞰着青松翠柏,仙人曾在此羽化登仙,留下无尽的神秘与遐想。也曾听闻温伯雪的故事,如今在此相逢。
温君采秀辞归,攀越山峦历经万重艰难。归休之时,渴饮清泉。山风拂来,仿佛在催促着离别。而你应当整理行装,向着东方前行,一路芬芳相伴。回溪曲折十六度,美景无穷尽。
他日若能再次来访,定要轻蹑仙踪,再探这黄山的神奇与壮丽。此刻,站在黄山之中,感受着云雾缭绕,山风拂面,诗中的意境愈发清晰,令人沉醉。
08:雁荡山
《过北雁荡山下》
宋.林景熙
驿路入芙蓉,秋高见早鸿。
荡云飞作雨,海日射成虹。
一水通龙穴,诸峰尽佛宫。
如何灵运屐,不到此山中。
在宋时的悠悠驿路上,林景熙踏入了如诗如画的芙蓉之境,《过北雁荡山下》就此展开。
秋意正浓,高远的天空中早鸿掠过。荡云翻涌化作绵绵细雨,海日璀璨射成绚丽虹彩。那一脉碧水连通着神秘的龙穴,座座山峰皆似庄严的佛宫。
不禁令人遐想,如此灵秀之地,为何谢灵运的屐痕未曾留于此山?或许是命运的捉弄,或许是时光的错过。但这丝毫不减北雁荡山的魅力,它依旧在岁月中静美如画,等待着每一个有缘人的邂逅与感悟。让我们跟随林景熙的笔触,一同沉醉在这方奇妙的山水之间。
09:峨眉山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在峨眉山的夜色中,半轮秋月高悬,洒下清冷的光辉。那月影映在平羌江水中,随着江流缓缓流淌,如梦如幻。
李白曾在这样的美景中夜发清溪,向着三峡前行。他怀着对友人的思念,踏上未知的旅程。脚下的路蜿蜒曲折,身旁的风轻拂衣袖。
如今,当我们置身于这峨眉山间,仿佛能听到诗人的吟唱,感受到他内心的那份情思。山峰峻峭,云雾缭绕,月光如水般温柔地笼罩着一切。这里,是诗意的栖息之地,是心灵的宁静之所。让我们沉醉在这峨眉山的夜色里,追寻着李白的足迹,去探寻那份永恒的诗意与浪漫。
10:武夷山
《武夷山》
唐·李商隐
只得流霞酒一杯,空中箫鼓几时回。
武夷洞里生毛竹,老尽曾孙更不来。
在武夷山的幽深之处,李商隐独酌流霞酒,耳畔似乎还回荡着那不知几时才能再回的空中箫鼓之声。
武夷洞里,毛竹丛生,岁月悠悠,它们见证了时光的流转。诗人感叹,连这毛竹都已老尽,曾孙更是不再归来。
这里的山雾迷蒙,仿佛隐藏着无数的故事。李商隐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孤寂而又充满历史沧桑感的画面。他沉浸在这一方山水之间,思绪万千,或许是在追思往昔,或许是在感慨人生的无常。而我们,也随着他的诗句,走进了武夷山那如梦如幻的世界,一同感受那份深深的落寞与怅惘。
十首古诗,十大名山,每一座山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每一首诗都蕴含着诗人对山的深情。让我们跟随古诗的脚步,走进这巍峨的山川,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领略中华民族的壮丽山河。在这山水之间,寻得一份心灵的慰藉,一份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