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到底是怎样的国家?
第一,当年为了独立,只有五十万人口的海地硬刚法国、英国、西班牙三个世界性殖民帝国,死了十五万人。
第二,海地革命领袖杜桑·卢维图尔在谈判中被法国背信弃义扣押,死于狱中,海地激进派彻底失去制衡,对白人的报复扩大化。由于殖民时代黑人几乎没有受教育的权利,种族矛盾的激化使得海地损失了大部分的知识分子。
第三,海地原来的经济支柱是向法国出口农产品,独立之后法国当然会选择在加勒比海的其他岛建种植园,抢夺海地产品的市场。许多欧洲国家都因为海地是拉美独立和黑人解放的旗帜而和海地断交。
第四,种植园经济需要将劳工禁锢在土地上,给劳工的待遇高了,成本就高了,价格上没有优势,竞争不过那些用奴隶的种植园,货更加卖不出去了。给劳工的待遇低了,和奴隶制还有什么区别。获得自由的海地奴隶们的诉求是分一小块土地当自耕农,但凡能守着一亩三分地凑合不饿死,谁肯进种植园送死。
第五,由于上述四点导致的内忧外患,法国在1825年杀回来了。用14艘军舰,500多门大炮逼海地“赔偿”法国1.5亿法郎。
这笔钱海地还了122年,甚至多次贷款还债,1947年才还清,算上已经翻倍的利息,相当于当年签订条约时,每个海地人背了200克黄金的欠款。为了偿还赔款,海地的外贸、金融、关税都被法国掌握。即便后来法国在经济上撒手,也有德国、美国继之而来。
一个能把这五个条件凑齐的国家,要是还能发展得起来,那唯一的解释就是地球online有外挂。这五个条件凑齐,会导致如下结果。
第一,哪个政府最卖国,最擅长对老百姓敲骨吸髓,哪个政府就最容易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上台。
第二,不需要发展教育。若是教育搞起来了,老百姓又该不甘心当奴隶了。政府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是让老百姓生产各种原材料和简单纺织品然后出口,需要廉价劳动力,不需要受过教育的高素质劳动力。
第三,不需要发展医疗、养老。反正只需要用完即抛的人矿,没有长期培养人才的需求,草民多死几个少死几个,和那些得个感冒都去巴黎看病的权贵也没什么关系。
第四,不需要发展工业。若是民族工业搞起来了,反而耽误政府借着倾销外国商品分成。
第五,就算真有圣人来当总统,也救不了海地。首先,靠海地自己的农业生产来为现代化提供生产资料,估计得等几万年。海地想殖民掠夺,顶大天也就是吞并多米尼加,没什么大用。
所以,想发展经济,必须依靠外来资本。然而如此贫弱的小国如果用了外来资本,有资格不受外人摆布吗?
小国既要凑够现代化资金,又要不当狗,就得扒国内富人的皮,小国的领导人得罪全国有产者,活得了吗?其次,受教育人口奇缺,也根本没有让一个政府正常运转的经验。
就算真有高水平的外国专家安着好心,给他们制订了不带坑的经济计划,又让谁去执行呢?
最后,海地的自然禀赋摆在这里,加勒比海十三国,其他十二国发展经济要么靠经济作物,要么靠旅游、金融,工业就没有一个行的。
哪怕古巴,也是以制糖业、旅游和镍出口为经济支柱。主要农产品为甘蔗、烟草、热带水果、咖啡、可可、水稻等,工业制成品主要依赖进口。劳务输出、旅游和侨汇收入是重要外汇来源。
主要出口镍、海产品、酸性水果、烟草、酒精饮料等,主要进口石油、粮食、机械、化肥、化工产品等。但海地也不是一点变化都没有。
海地也有人在努力办教育,现在海地也有几千所学校了(无非就是经常因为自然灾害、经费短缺、暴力袭击停课)。
现在海地教育部依然穷得叮当响,全国识字率大约是60.7%(男性64.3%,女性57.3%)。有不到百分之一的青年可以接受大学教育。
仅2022年10月到2023年2月,四个月的时间里,海地有72所学校被攻击,其中13所是被有组织的武装团伙攻击。抢劫目标包括课桌、长凳、黑板、笔记本电脑、复印机、电池、太阳能电池板、大米、面粉、玉米、食堂设备。
在这个一千多万人口的国家,失学儿童超过一百万。但去年12月,还是有四分之三的海地学校硬撑着开学了。今年1月,海地学生平均每周上学三天半。
停课原因主要是街上响枪了,有时是教学楼里响枪了,或者今天的饭让人抢了,或者老师被人绑票了。现在还是没救,等孩子们长大了,说不定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