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常识

围屋是怎样的建筑(中国最有特色的居民建筑——客家围屋)

2024-10-28 08:45:34 100

客家围屋,又称围屋、客家围、土围、水围等,是客家民居经典的三大样式(客家围屋、客家排屋、客家土楼)之一,是一种富有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被誉为“东方的古罗马城堡”“汉晋坞堡的活化石”,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

在两晋至唐宋时期,因战乱原因,黄河流域的中原汉人被迫南迁,历经五次南下大迁移,先后定居南方的广东、福建、江西、香港新界等地。因为离开中原故土,所以这些南下迁移的汉人一直自称为“客”寓为客居他乡之意。故有“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之说。古代当地官员为这些移民登记户籍时,亦立为“客籍”,称为“客户”、“客家”,此为客家人称谓的由来。为防外敌及野兽侵扰,多数客家人聚族而居,形成了围龙屋、围屋、走马楼、五凤楼、土楼、四角楼等,是客家建筑文化的集中体现。

围屋始建于唐宋,兴盛于明清。围屋结合了中原古朴遗风以及南方文化的地域特色,是中国五大民居特色建筑之一。只要在客家人聚居之处,都能见到围屋的踪迹,主要分布在广东的深圳、惠州、河源、梅州、韶关,江西的赣州,福建的龙岩、三明,广西的贺州、玉林等地及国内外其他客家人聚居地。

客家建筑最主要的外部特征,体现在一个“围”字。“围”的功能就是防御,主要靠月牙池塘、大城墙、炮楼、枪眼、狗洞、外城门、拖笼门等来实施。封闭性极高,围屋的整体布局是一个大园型,外侧是一个全封闭的,一般只开一个正门和后门,或一个正门或两个侧门;内侧里的每一个房间和走廊、楼梯都是想通的,方便住户生活。每层楼道中都会有几个不起眼的枪眼,当敌人来袭时就在此防御和打击敌人,来维护大家的安全。

围屋的坚固和牢靠,与其的建筑工艺和材料离不开,围屋墙体的建筑工艺极为讲究,当时还没有混凝土,用的是混合三合土,它是用黄泥加进石灰,再掺与砂糖、鹅卵石、碎砖块、糯米、红酒、红糖、蛋清等制成,其配方及比例很是讲究。务实百年以此工艺造成的客家城墙,尽管经历了200多年的风雨侵蚀,却几无损坏,坚固如初。

现三合土已经被淘汰了,在它只制作材料就可看出,其制作成本极高,且浪费人力物力,我们现已有了混凝土,这种古老的制作方法就随之被淘汰了。

这样的建筑特点有三个:坚硬、安全牢固、机具封闭性。

明清时期,某些地区社会动荡,山民聚众为“匪”者不少,他们把迁徙来的客家人当成生财之地,打家劫舍,严重威胁到客家人的安全。在这极不稳定的社会背景下,人生地不熟的客家人只能以本姓氏为单位聚居,团结群体力量,共渡难关。他们设计建造起具有防御功能、能聚居团结本族人的围状屋、楼、城,并迅速在各地客家人中推广开来。这样,围屋成了客家人独特的普遍民居形式。

客家围屋具有非常浓郁的民族建筑特色,在动画电影《大鱼海棠》中就引用了其特色的民族建筑风格,让影片中的民族风格更加明显。

客家围屋是客家人智慧与美的结晶,及坚固牢靠又机具建筑的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