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最浩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始建于公元前8~公元前7世纪,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现存部分为明代修建,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辽阔土地上,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绵延6700多千米,通称“万里长城”。其沿线险要或交通要冲都设有关口,如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等;此外还有敌楼、营城、卫所、烽燧等多种防御工事,是我国的文化宝藏和历史丰碑。它与埃及的金字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等同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并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八达岭长城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延庆县境内,是明长城中保存最好、最具代表性的一段,为明长城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此段长城以瓮城为中心,有东西两门,分别曰“居庸外镇”和“北门锁钥”。因南通京城,北达延庆,东去永宁、四海,西往宣化、大同,四通八达,故名八达岭。八达岭长城由关隘、城墙、城台、烽燧四部分组成,沿山脊建筑,随山势曲折起伏,气势磅礴,宛如一条巨龙奔腾飞舞于崇山峻岭之中。墙身高大坚固,高8.5米,下宽6.5米,上宽5.7米,可容纳5马并行,10人并进。
居庸关长城
居庸关长城位于北京昌平县内,距八达岭长城20千米,地形险要,是长城重要的关隘。关城所在的峡谷属太行余脉军都山地,以险著称,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燕国便于此设防,当时称“居庸塞”。后明太祖朱元璋拨巨款修筑,以增强军事防御功能,为居庸关建起水陆两道关门,南北关门之处都有瓮城。关城外险要之处还筑有护城墩6座、烽燧18座等防御体系。居庸关山峦起伏,山花遍野,既有陡峭的长城,又有雄伟的关城,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赞咏的诗篇,乾隆皇帝也在此御笔亲提“居庸叠翠”四字,成为著名的“燕山八景”之首。
慕田峪长城
慕田峪长城位于北京怀柔县内。据文献考证,慕田峪长城是明初朱元璋手下大将徐达在北京长城遗址上建造而成的;1992年被评为北京旅游世界之最,1997年被评为北京市文明景区。慕田峪长城的构筑有着独特的风格,这里敌楼密集,关隘险要,城两侧均有垛口。长城东南面有3座敌楼并矗一台的正关台,为长城建筑中所罕见;西北面有建在海拔1000多米、名曰“牛犄角边”峰上的“箭扣”长城和建在刀削一般山峰上的“鹰飞倒仰”长城,其势凌厉峥嵘。慕田峪长城是万里长城的精华所在,自古就是“京师北门,长陵玄武”的要地。慕田峪长城旅游区群山环抱,风景优美。春季,群芳吐蕊、争奇斗妍;夏季,满山青翠、流水潺潺;秋季,果实累累、红叶满山;冬季,白雪皑皑、银装素裹,一派北国风光,在中外享有“万里长城慕田峪独秀”的美誉。
黄花城长城
黄花城长城位于北京怀柔县城关镇西北2 9千米,是北京界内少有的山水相依的长城,因仲夏时节这里满山黄花盛开而得名。全长12.4千米,其中有空心敌台40座,实心敌台9座,墙台5座。这段长城始建于北齐,隋唐后曾经多次修葺,明代时把原长城加高、加宽,并增设敌台。现留下的长城为明代长城。黄花城长城因清灵俊秀、坚固实用有“金汤长城”之称。它在长城爱好者以及外国游客中颇具知名度。
司马台长城
位于河北省滦平县与北京密云县交界处的司马台长城,是万里长城中以险要著称的一段。其东段有16个城楼,从第14个城楼往上开始进入最险要的地段,第14~15个城楼之间的长城称为“天梯”,第15~16个城楼之间的长城称为“天桥”,是最险要的两段。司马台长城是我国唯一一段没有修饰、保留明朝原貌的古建筑遗址。第15个城楼称为“仙女楼”,第16个城楼叫“望京楼”。司马台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级珍品”特级文物。有诗句赞曰:“天梯高耸入云端,天桥悬挂云海间。亭亭玉立仙女楼,不登望京真遗憾。”登过司马台长城,才更能领略长城的险要和修筑长城的艰难。
金山岭长城
金山岭长城位于河北省滦平县巴克什营花楼沟一带,因修筑于燕山第一峰雾灵峰与古北口卧虎岭之间的大、小金山之上,故有此名。此段长城建于1570年,相传是抗倭名将戚继光和谭纶修建的,约长30千米。由于这里地势低缓,易攻难守,因此城墙修筑得十分厚实坚固。烽火台巍峨高大,城关要塞星罗棋布,楼台密集,共有158座之多。这些楼台形式各有不同,楼墩有方形、扁形、圆形等,楼顶有船篷、穹窿、四角和八角钻天等形状。金山岭长城的防御措施极具特色:其垛口墙上的望孔、箭孔、排水孔一个接着一个,造型各不相同。这种设计有利于左右迂回,既能扩大打击面,又能保护自己,是古代最佳防御构筑物之一。此外,还有长城沿线少见的库房楼等建筑。比起享誉中外的雄伟的八达岭长城,金山岭长城丝毫没有逊色之处。
黄崖关长城
黄崖关长城位于河北蓟县城北30千米的崇山峻岭中,始建于557年,明朝名将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时重新设计,包砖大修。黄崖关长城的特点是:台墙有砖有石,敌楼有方有圆,砌砖垒石有空有实;关城、塞堡、敌台、水关等应有尽有。黄崖关长城接山跨河,布局巧妙,集雄、险、奇、秀于一身。1984年修复了半拉缸山到王昌井山一段。
宁夏古长城
宁夏自古就是中国北部的边防前线,素有“关中屏障”之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从战国时期到秦、汉、隋、明几个朝代,都在宁夏修筑过长城,总长度达1000多千米。因此,宁夏又有“长城博物馆”之美誉。现在所存长城为战国时秦所修,工程根据地势,因地制宜,以土夯成。保存高度在1~3米,每隔200~300米筑一凸出墙外的墩台。长城附近和其经过的重要隘口、山顶都有烽燧遗址。明统治者为了边防安全,特于“三关口”筑长城(明称边墙)、设关隘,使其成为古代银川城防的“四险”之一。此关口是宁夏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的交界地,银川至巴彦浩特公路穿关而过,在关口处可看到残断长城遗址。三关即从东向西,设头道卡、二道卡和三道卡,后人称之为“三道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