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每当到了腊月二十三,年味儿就渐渐的浓了,街上稀疏的鞭炮声时远时近,放了寒假的孩子们的喧闹声,愈加渲染了迎新年的氛围。
而真正让人们感到大年临近的,还是过小年时的祭灶仪式。
那时几乎家家都有灶台,有的人家中午,有的人家晚上,开始举行祭灶仪式。
只见大人们在灶台前放张小桌,摆上几样供品,其中主打的供品就是糖瓜。
那圆鼓鼓、沾满了芝麻粒的糖瓜,看上去就感觉酥脆、甜蜜,引诱得孩子们直咽口水,心里默默直催大人们赶快把这无聊的仪式摆弄完了好分吃那糖瓜,所以并不在乎为什么要祭灶,为什么要用糖瓜祭,祭得是谁。
长大了,大人们变成了老人们,祭灶的任务也落到了曾经的孩子们身上了,才渐渐去了解祭灶的神秘,才知道祭灶祭得是灶君,也有的叫他“灶王爷”。
原来,这位灶王爷虽然不像财神爷之类的,被高高的供奉在神龛上,但是他的名头却不容小觑。他有一个玉皇大帝册封的高级职称——“九天东厨司命太乙元皇定福奏善天尊”。他既有主管人间伙食,又有监察世间人家善恶的职能。同时玉帝还给他派有随侍二神,分别持有“善罐”和“恶罐”,会随时将每一户人家的善恶行为记录并保存于不同的罐中。到每年腊月二十三,灶君就把这一年中每户人家的善恶汇总起来,回到天宫向玉皇大帝报告,玉帝就根据报告施以奖惩。
所以人们就在腊月二十三这天,置办香锞纸码和糖瓜等供品为它送行。尤其是糖瓜成为必备的供品。为什么呢?原来人们为了让灶王爷在玉帝面前多美言,就让它吃糖瓜,意思让他嘴巴甜一点,别在玉帝面前把一些难听的话也说出来了。人们往往还在灶台旁边贴上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祭灶,这项传承已久的民俗实质上是一项祈福活动,反映了百姓对衣食无忧的期盼,是对幸福生活的朴素追求,只不过在长期的流传中,人为添加了许多迷信色彩,从而折耗了它的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