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4月,全面推行工资制度改革前夕,毛泽东在党内高层的一次会议中说,工资可以增加一些,但主要加在下面,加在工人方面,以便缩小上下两方面的距离。
这是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要缩小收入差距,但在1956年6月实际的工资改革里,虽然把原本只享受少量补贴的大批乡一级工作人员列入了国家干部,也就是能享受工资制待遇的人员行列中,但在最高工资的行政一级560块钱和最低工资的三十几、二十块钱平均工资相差依然有28倍。
在这28倍的工资差距下,当时就有报告说,整个上海市的干部群众实行工资制后,降低收入面比较大,生活困难需要补助的人就占了。此次工资改革总人数的14.85%,一项工资的平均比较高的上海都这样。那其他地区的情况可想而知。
在之后的几个月里,毛泽东拒绝按最高级别的待遇领工资,在五个月后,也就是1956年11月召开的八届二中全会上,他再一次对现行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工资标准提出了批评。现在高级干部拿的薪金和人民生活水平相比悬殊是太大了,将来可以考虑也减少一些薪金。
毛泽东要求减薪,点名道姓,减少高级干部的薪金,这是第一次,但不是最后一次。具体负责职务等级和工资制度规划的总理周恩来是最清楚起义的那个两难的。建国前这支队伍不管是军队还是文职,都没有工资。因为打仗时,物资总是珍贵紧缺的,所以组织分配供给就成为几十年来的老传统。按人头分配物资,方便管理,更好控制。但解放后进了城,新问题就来了,供给支持,你需要的不一定够,你不需要的,他也一定给他这种浪费。在打仗的时候看不太出来,因为发的都只是迫切需要的。
但到了建设时期,供给之下,大家一边浪费,还一边抱怨自己想要的东西没有或者不够,那就只能改成工资制,把原来供给每个人的各种物资直接变成钱发下去,想买什么自己去买什么浪费是能遏制一些的,但新的问题就出现了供给制,它是按人数分配物资的。在供给制的时候,家里多生几个孩子,多了几双筷子,有组织按人头去发放物资。
但到了工资制,固定的工资是按照职务等级计算的,并不考虑你家里人多人少,于是,中上级的干部们负担一下子变重了起来。因为他们普遍参军时时间长,年纪大,结婚的时间也久,生孩子也比年轻人多。一份固定的等级工资,怎么去照顾各家不同的情况。这些人里大部分行政级别都到了十级,甚至有更高的。说起来全都是汗马功臣。
在闹完革命后,还要他们再返回贫困,比中高层干部的个人问题更重要的是,对马列主义劳动理论的使用和维护。就是大家熟悉的八个字,多劳多得,按劳分配。这方面还得说苏联人经验比较多,而在战争年代,解放区就传来过一份1940年苏联职务等级工资的标准,月收入最高的是10600卢布,而所有职级的月平均工资只有339个卢布。当时只是在苏联工人里最低工资的差甚至能达到3113比1。
这是为什么,为了激发生产的积极性,为了打破劳动中的平均主义,苏联在上世纪初几十年的高速建设中总结出的经验,如果拉空增资差距,拉开等级差距,那就是按劳分配,就能激励工人们努力干活。提升职务等级的同时,增加工资,多劳就多得。
为什么苏联人的办法,我们新中国初期每次都会大量的去学呢?因为成功的案例既显赫又诱人。在1924年列宁去世,斯大林上场之后,从1927年开始,苏联就用了两个五年计划,基本实现了从落后农业国向强大工业国家的转变。
1937年前后,苏联的综合国力从十年前的欧洲倒数第二名,一度达到欧洲正数第一,世界第二。对强者的观察也会影响着看问题的角度。
1949年,中原临时人民政府在武汉进行了关于旧工资制的调查,在材料中明确提出,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工资制度存在着平均主义的工资率现象。国民党的每级工资增加率仅在3%和113%之间,实难刺激工人的积极性,其福利津贴的分配因为太过照顾下层职工,从而使得各级实际工资更为接近,平均主义更为严重。
再加上当时活跃在中国的大量苏联顾问,不时的公开宣传斯大林的那句话,谁根据平均主义原则来规定工资等级制度,谁就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离开了列宁主义的说法。职务等级工资制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
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美国人李敦白,他曾经担任广播事业局高级外国专家,负责对外英文广播稿的把关。在新的职务等级工资表里,他的工资高达600块,是普通中国职工的10到15倍,超过国家主席毛泽东。
苏联当然也曾经出现过苏共干部领着不高的工资,但斯大林首创的职务名册制度,却把职务等级的不同待遇放大到社会中的方方面面。从度假的别墅到餐食的特供,到子女的教育等等等等。苏联的官僚系统一经形成,60年里未曾被动摇过。
在毛泽东的反复督促下,1959年2月和第二年的十月,中共中央两度下令降低高级干部的工资。1959年,明令降低最高的前1到3级党员干部的工资标准,把最前面的三级工资进行合并,统一给降到了460块钱。
1960年又下令普降17级以上党员干部的工资标准,前1到3级再降12%,第四级降10%,第五级降8%,第六级降6%,七级降4%,八级降2% 9,到17级降1%。降低后的1到3级工资标准为404块毛钱。这就是毛泽东拿了几十年,拿到他去世时的那份工资。杨贵宗教授在论文中说,废弃供给制实行工资制固然是不可逆转的一个现实,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毛泽东断言,共产党人仅仅是因为要迁就现实,才不得不做这样的让步。而他对工资制改革所带来的等级制的后果,却是对官僚主义的公开质疑。
供给制改成工资制,让一步是必要的吗?但是那次改革以后有很大缺点,接受了等级制,等级森严,等级太多了,平成三十几级这样的让步就不对了。不仅高级干部的薪金太高,而且因为你高一级,我低一级那么大的差别,弄成父子关系。
于是,毛泽东再三提醒说,既有高薪阶层,就一定有低薪阶层,而且后者一定占多数。因此,这个社会里的高薪阶层是有危险性的。
经毛泽东亲自修改审定的九评苏共中央公开信里,就突出强调了这个观点公开性,在详尽剖析了苏联特权阶层的种种表现之后,明确写出绝不要实行对少数人的高薪制度,应当合理的逐步缩小,而不应当扩大党、国家、企业、人民公社的工作人员、同人民群众之间的个人收入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