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江西,湖南,福建等地区的人们而言,清明节是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过年可以不回家,但是清明节必须回老家扫墓。
有些年轻的网友认为,清明扫墓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只需要拿着贡品上山,或者是拿着鲜花去公墓看一下就可以了。
但其实扫墓是一件非常庄重严肃的事情,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在民间关于清明节扫墓也有很多的传统习俗。
比如人们常说:“祭祖不过三代,上坟不过未时”,后天就是清明节,传统习俗建议大家遵守,祖上庇护,日子越过越顺。
1、祭祖不过三代
清明节是最传统的祭祀扫墓日子,人们通过扫墓的形式来祭奠逝去的故人,寄托哀思,民间认为通过扫墓的形式,能够让祖先们看到后辈的孝心,从而获得庇护。
清明扫墓“祭祖不过三代”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很好理解,意思就是前去扫墓祭拜的古人,要三代以内的先人,也就是说曾祖父一代就可以截止了,如果家里有孩子的话,那么到爷爷奶奶这一辈就可以截止了,再往上就没有必要去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
这其实跟血缘有很大的关系,在古代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森严,世家大族,皇亲国戚等特别注重血缘关系,血脉到了三代以上就相对疏远了,三代以下就会认为血脉不纯正。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更是如此,三代以上的直系亲属,往往很多人连名字都不知道,所以才有“祭祖不过三代”的说法。
2、上坟不过未时
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扫墓其实是有时间规定的,并不是什么时候去都是可以的,一般人们是早上八点到下午3点之前都是适合扫墓的时间。
民间传统习俗认为,早上八点到下午3点是太阳最旺的时刻,也是阳气最充足的时间段,往往墓地都是阴气比较重的地方,所以此时去扫墓是最好的。
古代人们是用十二时辰来计算时间的,跟我们如今用的24小时类似,这里说的未时,对应24小时的时间就是下午13点至15点,15点过后就是申时。
下午15点后,太阳便要开始落山了,天色逐渐变暗,如果未时去扫墓的话,尤其是农村地区,需要跋山涉水,攀山越岭,等你扫完墓之后天都已经黑了,返回的路上无疑是不安全的。
所以民间便有了“上坟不过未时”的说法,还是非常有道理的。
3、为何清明时节雨纷纷?
俗话说:“清明时节雨,路上行人欲断魂。”
那么为什么清明时节总是会出现雨纷纷的景象呢?
民间传统的说法是世间唯有水可以沟通阴阳两界,因为逝去的人都藏着云里,雨落时就会回人间看看你,落下的雨滴会把人们的思念带进土里。
根据科学解释是因为清明节前后,气温逐渐升高,此时大气层的湿度逐渐增加,当冷暖气流交汇时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凝结成水滴,从而形成降雨的情况,尤其是在南方地区,情况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