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常识

颇负盛名的古诗有哪些(首首绮密瑰研,含蓄朦胧)

2024-08-14 12:30:36 100

李商隐的许多“无题”诗,在构思的精致,情思的绵邈和语言的瑰丽上,都别具一格,而且这种意象和风格在唐代及以前的其他诗人中极少见到,给后人以脱颖而出的另一种品位。

李商隐的抒情方式与一般诗人不同,在李商隐的爱情诗、咏物诗中,繁复的象喻与意象片断的错落排比,把具体的抒情主人翁以及具体的情感抽象升华得具有无限超越性,往往一种具体的情感穿梭于无垠的艺术时空之中,一波三折,甚至千回百转,变得幽怨深远。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那些《无题》诗、咏物诗,如他晚年写得最为后人所称道的《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

《锦瑟》是李商隐追忆逝去华年所作的一曲人生哀歌,是他最负盛名的诗作。诗中引用了很多典故,意境朦胧优美,富于象征暗示色彩,蕴含深意。

李商隐一生经历坎坷、郁结苦闷,其诗深情苦意,感人至深。他将自己境遇和悲剧心理幻化成一系列的象征性图景,这些图景内涵抽象、朦胧,形象丰富、鲜明,引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开头两句由闻瑟而引起对青春年华的追忆。“无端”是一种埋怨的口吻,是因为乐引起了听者怨。“一弦一柱思华年”,音乐引起听者的共鸣,不由得细细回想从前的事。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诗人引典精辟,譬喻精深,赋予典故新的喜悦哲理,令人深思。“晓”喻人的青年时代,“晓梦”即青春美梦,年轻的理想和宏伟大志。“迷”指不放弃、不懈地追求。此句写诗人不懈追求理想,无奈不得志,到头来只是一场悲苦的梦,抒发了诗人内心的郁闷和哀怨。

“沧海月明珠有泪”几个典故糅合在一起。自古以来以珠喻泪,鲛人泣泪颗颗成珠,这是海中的奇异景象。诗人仅一句话就展现了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联想奇丽,内涵丰富。“蓝田日暖”“沧海月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仗非常工整,有很强的整体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句反问递进句式加强语气。“此情”总揽所抒之情,“成追忆”则呼应开头的“思华年”。普通人到老年往往追思过往,感叹青春易逝、虚度光阴,无比悔恨。诗人天资聪敏,当初就先知先觉却也无可奈何。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

这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万首唐人绝句》题作《夜雨寄北》。

有人考证,此诗作于诗人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而是寄给长安友人的。但从诗的内容看,按“寄内”理解更为得体。我是宁愿相信,他是给赠北方的妻子的诗篇。两人在西窗底下共剪焟烛,共叙情话,这么浪漫的情景,试问,哪个朋友享有如此煽情的温柔。

第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隐约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的羁旅之愁。而这愁思与秋夜中淅淅沥沥的细雨交织在一起,就更显得凄凉难堪。

眼前环境氛围的烘染强化了诗人凄凉的心情,或许,正是由于这凄清的夜雨才诱发了诗人的愁思的。值得称道的是,这里没有说愁道苦,只是这眼前之景就足以造成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情绪了。

如果说上两句意在眼前,那么下两句就是遥想未来。意思是说什么时候能相聚在西窗下一起剪烛夜谈。而把今夜的巴山夜雨,当作那时的谈资呢?

这里对未来欢乐时光的憧憬,愈益反衬出今夜的孤寂苦闷。然而,从这语调的明朗轻快看,却也不至陷入消沉颓丧。

在四句诗中,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跳跃。 然而,时空的跳跃,环境的对比,都显得自,兼有民歌清新朴素与文人诗含蓄细腻的特点。 然简洁而富于表现力,令人觉得凄美之情油然而生。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这首诗虽然写了秋亭夜雨的景色,写得历历如画,但它并不是一首写景诗,而是一首抒情诗。

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暗藏彻夜不眠之意,诗人的思友之情暗寓其中,可以说是以景寄情、寓情于景的。诗的意境妙在寓情于景,清秀疏朗,而蕴含其中的心境又是极为深远的。

一个秋天夜晚,寄宿在骆姓人家的园亭里,幽静寂寥的环境。使他不禁怀念起远隔重城的从表兄弟——崔雍、崔衮

首句点出住所骆氏亭的环境。亭轩的周遭,有长满修竹的山谷,有清澈的湖水。坞:四周高而中央低的山地。水槛:临水而有栏杆的亭。无尘,极言环境清幽雅洁。

如此清寂幽静的环境,触发了诗人对远隔重城之外的友人的思念。全诗只在这第二句露出“相思”二字,其余则皆以景语出之。

第三句说,虽然时令已届深秋,但依然是阴云密布,雨意犹存,故而,寒霜也就来得很晚。诗人途中暂宿,“霜飞晚”自然只能是由“秋阴不散”揣想而来。这句诗一方面为末句的写情景埋下伏笔,另一方面也是以这种阴郁气氛烘托诗人心情的黯淡,相思的悉愁苦。

因为“霜飞晚”所以才“留得枯荷”;因为“秋阴不散”才得以“听雨声”。在这耿耿难寐之夜,听着这单调而凄清的雨打“枯荷”的声音,更是倍觉寂寥。从而也就加重了想思之情。

这首诗旨在寄怀抒情,然而却从视、听落墨,化情语为景语,写得绘声绘色,如同画幅。纪昀:“相思二字微露端倪,寄怀之意全在意外。”所说正是这种寓情于景的特点。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这首诗写一幽居深闺的女子追求爱情又相思无望的孤寂与苦闷。

表面是写春景,写环境氛围,实则寓情于景,以风雨凄迷,雷声隐隐的春天气息隐喻女主人公春心萌动,难以名状的迷惘情绪。

“芙蓉塘”即莲塘。在南朝乐府和唐人诗作中,常用作男女相悦传情之所的代称;“轻雷”,则暗用司马相如的《长门赋》:“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这两句诗清新自然,但因为它们隐含着“象外之致”,从而构成一种邈远幽深的意境和可以意会而难以言传的朦胧美。

室内户外所见的尽是适足牵动她相思之情的景物——香炉和辘轳。这两句以闭锁的香炉、汲井的辘衬托出女子幽居孤寂的情景和长日无聊、深锁春光的惆怅。

香炉和辘轳这两个意象,在诗词中也常和男女欢爱联系在一起,(如南朝乐府《杨叛儿》:“欢作沉水香,侬作博山炉。”牛峤:《菩萨蛮》:“帘外辘轳声,敛眉含笑惊。”)所以,女主人公触景生情,愈益加深了相思之情。这一联兼用赋比,既表现女主人公深锁幽闺的索寞,又暗示她内心的情丝在时时被牵动。但由于过于隐晦,读来不免晦涩费解。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女子对美好爱情的憧憬,不是直抒情愫,而是借用两则典故委婉曲折地表露出来。

女子对爱情的向往(春心),对意中人的思慕,深感渺茫,这种幻灭使她悲愤,于是自宽自解,既然相见无望,索性就不要让这种情思像春花一样的发放。

每一段炽热的情思到头来都只能化为冷灰。然而春心正如春花一样是不可能遏抑不发的。这里正透露出女子“春心”的不能自已和梦思的幻灭之痛。春心与争发的春花联系,对心境的描绘既形象又贴切,面相思成灰,则运虚入实,与诗人“蜡炬成灰泪始干”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尾联使全诗形成高潮,造成一种揪人心肺的悲剧美。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这首诗是诗人抒写自己的情怀,还是为一女子设身代言,说法不一。这里,姑从后者。它抒写一女子与心爱者离别的伤感和别后悠长、执着的思念。

“别难”是因为“相见难”。如果时常相会,那么暂别也就不至于如此难以为怀了。而分别适在暮春“东风无力”百花凋零。

当此之时,触景伤情,就愈益加重了离别的怅恨。江淹《别赋》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正是此种心境。而“东风无力百花残,”既是对别离情境的渲染,也隐含着人生好景不长的叹惋。

虽然会合无期,但所相爱者的感情却是忠贞不渝、生死以之的。 这里妙在这种感情是借着两种新颖奇特的物象表现出来。“春蚕”,“蜡炬”人所习见。作者移情于物,写得浑然天成,形神兼备。同时,既沉痛、淋漓地抒发了生死不渝的恋情,又精确熨贴地刻划了事物衍变之真。从而使这些习见之物成为富于独特蕴涵的象征性意象。表现情思的缠绵沉痛堪称千古绝唱。

相见不易,唯恐容色消褪,愧对悦己者。于是晓妆对镜,不免怅惘。由已及人,想到远方的诗人,月夜苦吟,应该自如珍重,可别为风寒所侵。“夜吟应觉”一句,体贴入微之思,倦眷念之情,溢于言表。由此句,亦可推知诗作抒情主人公为一女子。

分别既久,而相见无期。便乞灵于神灵生物。蓬山乃仙山,仙凡之隔,不能说不远,但青鸟为西王母之“信使”,对神鸟来说,蓬山也不为远了。所以说,自己不能前去,就只好托咐青鸟常去传书并探望远方的情人了。

全诗用比兴象征的艺术手法,回环往复的抒情方式,表达了伤春复伤别”的感情。不能自已又有所希冀的心理,极细腻,也极深象。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霜月》

这首诗写作者于深秋月夜,登楼远眺所观赏到的景色。事本平常,景色也不过是月白霜清,夜寒秋凉。然而作者将静景活写栩栩然传达了一种生动而优美的景象。

秋夜,蝉虫息响,惟闻雁阵南飞。此时,登楼遥望,明净的月色,清幽的寒霜,二者融为一体,如浩淼的碧水弥漫于大地之间。开头两句,由听觉转入视觉,虽写霜月却不着痕迹,只以“水接天”比喻霜华月色之空明寥阔,这里“水”非实写,系暗写“霜”“月”。

后两句更为传神,不说霜月交辉,而说青女(主霜雪的女神)与素娥(即嫦娥)都不怕寒冷,在清霜明月里争妍斗美。这里作者不作静止的刻画,重在抒写景物引起的感受和联想,以其奇思妙想把静景写得栩栩如生。

写霜月,不作白描式的实写,而以象征霜、月的青女、素娥显示出霜月交辉的自然之美,传达高洁清白的霜月精神。这里,寄寓着作者在严酷浑浊的现实里追求高洁,向往光明的殷切愿望,流露了他高标绝俗,耿介不随的思想性格。

叶燮称商隐七言绝句“寄托深而措辞婉”于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