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常识

恒星生命历程(恒星也逃不过衰亡的命运)

2024-08-20 09:00:23 100

世界万物瞬息万变,任何生命都会在时间的流动中从诞生迈向死亡,就连在云层之上的那片“星空”也不例外。

恒星—这个构成宇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狭隘的认知中,它的生命似乎是永恒的,当然,这与人类短暂而不值一提的生命周期相比的确如此,只是即便是恒星也如人类一般,逃不过逐渐迈向衰亡的命运,那么,在它漫长的一生中都曾经历过什么?又是因为什么它才不可避免的走向死亡呢?

恒星的诞生

无论是恒星还是行星,它们的起源都来源于一团巨大的尘埃气体云,也被称为“冷云”,无数生命就是从这里开始。

恒星的形成需要氢气、引力与时间,150亿年前,由于宇宙中所有物质高度集中引发了一场大爆炸,之后,太空中漂浮着漫无目的的“冷云”,即无数星辰组成的气体云。

这些气体云分布并不均匀,但它们在牛顿的不可抗万有引力的作用下,吸引身边的其他气体一起形成一团致密区域,形成原恒星。

原恒星的质量非常之高,它们聚在一起会越变越大,越变越多,当原恒星的质量突破一个临界点后,就会向内发生引力坍塌,紧接着原恒星开始升温,同时重力会使它们更紧密地“抱”成一团,坍塌后形成的气体球中心越来越热,其温度已经高达100亿摄氏度,高温下质子间互相吸引互相碰撞,氢原子形成氦原子,核聚变就此形成,而恒星就诞生于此。

核聚变反应会释放出能量,这些能量从恒星的核心内部向外流动,其中一部分会变成光出现在恒星的表面,我们通过一些高清图像捕捉到的“星星”的本体其实就是“发光”的恒星,年轻的恒星周围围绕着一圈光环,它们的学名叫尘埃环,是由宇宙中的尘埃和气体构成的,同时也是形成行星的条件,新生恒星会从尘埃还中汲取生存的养分,不过围绕恒星的尘埃环没有行星的多。

恒星一般会“抱团”诞生,它们相当于一家人,也就是星团。

质量太小的星团如果没有引力就会被溶解,剩下的恒星将与星系中的恒星混合,大部分的恒星游荡在星系中,处于一种独立生存却不稳定的状态,这就关联到刚才我们在文章前面中提到的:在引力作用下,不管是什么物质都会被互相吸引互相碰撞。那么恒星会不会再重蹈覆辙呢?

恒星的衰亡

恒星通过不断地燃烧氢来实现核聚变,氢高到一定程度后会变成氦,当氦聚在恒星内部时,恒星会辐射出非常多的能量,在核心内部会产生一股推力,这股推力会和万有引力达成一种微妙的平衡,恒星会逐渐趋于稳定,同时进入主序阶段,这个阶段将占据恒星整个生命周期的90%。

主序阶段有点像我们人类的青壮年时期,意思大概是恒星已经处于一个非成长期而迈入成熟稳定的阶段。

用我们都很熟悉的太阳为例,太阳在形成后,内部启动氢核聚变,在这之后太阳会持续地发光发热,这个阶段就叫主序阶段,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之所以有白天黑夜,都是因为我们现在正处于太阳稳定的主序阶段时期。

据悉,太阳已经有45亿年的历史,而未来也将会持续燃烧50亿年左右,短时间内不会“死亡”。

不过太阳在60亿年后会进入红巨星的阶段,红巨星是什么意思呢?

还是以人类为例,青壮年时期结束后就迈入了老年时期,恒星逐渐消耗完自己的能量后,就会进入老年期,也就是红巨星阶段。

恒星能活多久,主要依赖于它的质量,质量大的恒星引力也很大,这会使它们的核心变得非常热,同时会消耗恒星内部巨大的能量,当氢原子能量消耗的差不多的时候,它原先从内部产生抵抗万有引力的推力也将逐渐变弱,核心变小了,再度重回的引力会不断压缩恒星的核心,恒星不断升温,并开始熔合氦,产生新的核聚变。

随着恒星不断向外膨胀,体积增大,它不再散发高温,而是逐渐冷却,周身耀眼的光也变成了刺目的红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红巨星。

红巨星时期的恒星要比主序阶段的恒星看起来大得多,以参宿四为例,它离地球大约有640光年的距离,这种大质量的恒星比太阳要大上十几倍,假如参宿四处于太阳系的中心位置,以它的影响力,足以吞噬所有内行星的轨道,成为所有行星都避之不及的可怕存在。

恒星进入红巨星阶段后,还有可能逆转吗?

其实进入红巨星阶段的恒星,无论是外观还是体积都已经区别于主序阶段的自己了,即便它找到了新的燃料来源氦,获得了短暂的稳定期也是如此,用不了多久,它仍然会无可避免的迈向衰亡。

只不过不同的是,在恒星的生命周期中,它有三种不同的结局:超新星爆炸、变成中子星、变成黑洞。

恒星的结局

目前已知恒星有三种结局,在引入结局之前,它们会被分入两条通往不同的结局的道路。

一是小质量恒星,比如为人类提供热能的太阳,据科学家们的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已知宇宙中最大质量恒星生命只有几百万年,像太阳这种小质量的恒星,其核心热度比质量大的恒星要低许多,能量消耗慢,生命却被拉长到亿万年。

这样的恒星也被称为红矮星,这类恒星最长的寿命可能能达到1000亿年以上。

它会在自身重量下崩塌变成白矮星,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它因为体内不能产生能量而默默消失,在之后,它会变成黑矮星,在宇宙中失去光芒,陷入沉寂。

大质量的恒星是炽热的,拥有高温和巨大的能量。

早期时,这类恒星会形成重原子,它会利用氧、氦、碳,和不可抗力的万有引力顽强对抗,只有这样大质量恒星才能拉长自己的主序阶段。

不过它这样做也不过是徒劳的消耗能量罢了,一切早在开始时就已经注定了它们各自的命运,当大质量恒星燃烧到最后只剩下铁时,它就不会有下个阶段的“进化”,也失去了和引力对抗的中坚力量,它开始快速塌缩,甚至略过了白矮星阶段,产生超新星爆炸。

超新星爆炸的瞬间会产生巨大能量,在那一刻,这颗失控的恒星也迎来了自己此生中最亮、最醒目的一刻,它在那瞬间所引发的光亮甚至比千亿颗太阳还要刺眼。

不过它就像昙花一现,很快消失,在爆炸中,恒星还会产生金、铅、铀等元素,我们人类在地球中所能挖掘的核能其实就是恒星在超新星爆发时的能量。

那么它的结局是泯灭吗?正确也不完全正确,因为超新星爆炸之后还会产生两类物体,而它有可能是黑洞,也有可能是中子星,形成黑洞的因素是恒星的质量相当于20个太阳质量。

这张蟹状星云拍摄的就是超新星爆炸后的状态,它看起来很乱,颜色瑰丽,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一个恒星死亡时才爆发出的美。

这张是猫眼星云,它在爆炸前,其质量大小和太阳差不多,如果未来太阳进入红巨星阶段,那么有朝一日,它的结局大概也会像这张图片上所展示的那样,散发着迷人的危险。

不过恒星的消亡并不意味着真正的结束,正如终点意味着新的起点一般,在超新星爆炸之后,会形成中子星或黑洞,在爆炸后的废墟之中,也会孕育出新的生命,新一轮恒星诞生,再度拉开新的序幕。

而在超新星爆炸中,琐碎的物质碎片会在太空中漫游,慢慢地会被其他星体吸引,再成为它们身边围绕的一员。

不过它们也并非毫无用处,在漫长的漂流中,它们会和原始星云混合在一起,它们之中大多数都是重元素,星云不再只有氢和氦,它被其他元素“污染”,也正是这种污染,使宇宙中出现了更多的生命、自然现象、能源,一些被污染后的星云同时也被引力击溃、塌缩,产生核聚变,再度孕育出新的恒星与行星,宇宙如同一座巨大的轮盘,不断重复死亡与新生,直到这些物质不断在宇宙中循环复生到再无产生的时机,宇宙也将迎来它的终结。

生命的进化

生命是宇宙物质演化的最高级形式。宇宙万物都有其开始与终点,恒星的爆炸为人类提供了诞生的诱因,它于宇宙而言,其实不算奇迹,只能算是一个偶然,可正因偶然,我们才得以在地球上生存,享用自然的一切。

从古至今,人类都被一个疑问困扰,那就是除了人类之外,是否还有其他高智慧生命体存在?这样的偶然还有多少?

这个问题直到现在还没有答案,但相信在不久后的未来,我们或许也会在偶然之间触碰到与人类相似的种群,收到来自其他生命体的问候,证明人类不是孤独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