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常识

民国三年是哪一年?如何在民国纪年和公历纪年之间自由换算?

2024-09-09 09:00:21 100


民国三年是1914年,由于民国时期采用公历纪年,所以民国纪年的一年时间和公历纪年的一年时间是完全相同的。而计算民国纪年也很简单,因为民国元年是1912年,所以你想知道民国哪年是公历哪年,直接用1911去加那年就行。

一,清朝覆灭

19世纪晚期,清朝处于慈禧太后统治时期,而此时的清朝内有民众起义,外有欧洲列强入侵,可以说是岌岌可危。而清廷面对如此严重的内忧外患,只是在军事上向西方学习而发起了洋务运动,却在政治、文化等方面望而却步,导致此次改革并不彻底。

光绪二十年(1894年),倭奴入侵朝鲜并偷袭当地清军,挑起了甲午战争。由于清军准备不足,武器落后,内部腐化严重,导致甲午战争惨败,清廷被迫将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和辽东半岛等地割让与倭奴。

由于倭奴长期以来偏居鲸海东面的几个小岛,长期仰慕中华文化并向中原皇朝称臣纳贡,所以民众普遍轻视倭奴,认为其不过是个弹丸小国,对清朝发起战争简直是自不量力的作死行为。然而甲午一战打痛打醒了不少有识之士,促使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兴起,想要推翻清朝来拯救天下。

二,辛亥革命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清朝,占领北京,孩子次年迫使清廷签订了极为屈辱的《辛丑条约》。因此越来越多的民众认识到清朝已经腐朽不堪,覆灭是迟早的事,便逐渐由支持清朝抵御外侮转为支持革命党推翻清朝。

清廷也认识到自身腐朽不堪,便推行新政以挽救自己,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仿效欧洲各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然而清朝权贵为了保住自身既得利益,一直拖延实现立宪的进程,这引起了立宪派的极度不满,他们于是要求清廷加快立宪进程。

然后清廷就被迫宣布缩短立宪准备时间,在宣统三年四月初十(1911年5月8日)成立了以庆亲王奕劻为首的责任内阁,作为立宪的第一步。然而以总理大臣奕劻为首的13名内阁成员中,皇族就占了七人,所以被人讥讽为“皇族内阁”。立宪派因此对清朝大为失望,也转为支持革命党。

随后清廷宣布收回由民间出资建造的粤汉铁路和川汉铁路,引起了湘、鄂、川、粤四省民众的强烈不满,导致了四川保路运动。清廷于是调湖北新军前往四川镇压保路运动,使得武昌空虚,为武昌起义的成功创造了有利条件。

八月十九(10月10日),革命党策反的湖北新军在武昌起义,很快就占领武昌城,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随后革命党在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宣布脱离清朝统治,废除宣统年号,采用黄帝纪元。很快武昌起义就得到周边多个省份响应,清朝的统治立马土崩瓦解。

三,民国纪年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南京正式宣布中华民国成立,废除农历,采用阳历,以民国纪年,而1912年就是民国元年。因此民国纪年的一年时间与公历纪年的一年时间完全相同,民国纪年的1月1日就是公历纪年的1月1日。

此时清朝仍然存在,所以北方使用的历法仍为宣统三年。2月12日(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清帝溥仪宣布退位,将权力转交给中华民国,清朝这才灭亡,北方也改用民国纪年。

可见中华传统的农历纪年的一年时间与公历纪年的一年时间存在一个月左右的差距,并不完全一样。虽然中华民国政府废除了农历,可农历已在中华大地实行多年,所以民间仍采用农历纪年,只不过在历法上以公历纪年为主,农历纪年为辅,采用阳历和农历相结合的方法延续至今,例如我们平常家里的挂历就是这样表示的。

由于民国元年是1912年,所以我们很容易就能推断出民国二年是1913年,那民国三年自然就是1914年。因此我们想要计算民国哪一年是公历哪一年很容易,用1911去加那个数字就行。当然,你想反推出公历哪一年是民国哪一年也很容易,用那一年减去1911就行。而1914减去1911为三,所以1914年自然就是民国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