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1 08:30:32
100
【成语】觳觫伏罪
【拼音】hú sù fú zuì
【释义】觳觫 : 害怕得发抖的样子。语出《孟子·梁惠王上》:“吾不忍其(牛)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也因以指牛: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伏罪 : 承认自己的罪过:低头~。也作服罪。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上》:“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事例】公子宋随班行礼,全无~之语。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2回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认罪。
【“觳觫伏罪”的单字解释】
【觳】〔觳觫〕因恐惧而发抖。觫(sù)。
【觫】见〔觳觫〕
【伏】1.屈服;低头承认;被迫接受:~诛。2..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趴:~案。~在桌子上。
【罪】:1.犯法的行为:~大恶极。立功赎~。2.过失:不应归~于人。3.依法给予的刑罚;惩处:判~。待~。4.苦难;痛苦:受~。
觳觫伏罪的成语接龙:
觳觫伏罪 > 罪大恶极 > 极往知来 > 来去无踪 > 踪迹诡秘 > 秘而不言 > 言之有理 > 理亏心虚 > 虚情假意 > 意满志得 > 得心应手 > 手疾眼快 > 快马加鞭 > 鞭长莫及 > 及第成名 > 名公巨人 > 人面兽心 > 心神不宁 > 宁戚叩牛 > 牛头马面 > 面黄肌瘦 > 瘦羊博士 > 士绅名流 > 流风回雪 > 雪泥鸿爪 > 爪牙之士 > 士饱马腾 > 腾云驾雾 > 雾惨云愁 > 愁云惨雾 > 雾阁云窗 > 窗明几净 > 净几明窗 > 窗外有耳 > 耳熏目染 > 染苍染黄 > 黄衣使者 > 者也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