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影响企业的管理实践和发展的两个重要的思想,第一是工业工程思想,第二就是德鲁克的目标管理思想。工业工程思想是科学管理原理、工程技术和系统工程的有机整合,可以说是管理思想的起源,福特流水线、丰田生产方式、流程管理等等,都是工业工程思想的应用和发展;而德鲁克的目标管理思想,基本上将当今的企业管理活动和管理者的工作范式化,并成为当代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德鲁克本人也被誉为是管理学之父(注意是管理学,不是管理,他本人也没有过一天的企业管理的实践经验)。
一、德鲁克的核心管理思想
1、管理的任务
德鲁克认为,在回答“管理是什么?”之前,首先要知道管理的任务,必须要通过管理的任务要求去阐述管理。对于企业来说,管理必须完成以下三项同等重要的任务:
- 取得经济成果。
- 使企业具有生产性,并使工作人员有成就感。企业有三类资源——资本、人力和时间,但真正的资源只有一项——人,企业是通过人力资源更具有生产性来执行其工作,通过工作来取得成绩。
- 妥善处理企业对社会的影响和企业承担对社会的责任的问题。
2、管理的特征
德鲁克把管理定义为,努力把一群人或团队朝着某个共同目标引导、领导和控制。它具有以下特征:
- 管理是对人进行管治的一种技巧,是一个特殊而独立的活动,是一个独立的知识领域。
- 管理学是由一个企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的各种原则组成,管理的技巧、能力、经验不能移植并应用到其它机构中去。
-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 管理的本质,就是激发和释放每一个人的善意和固有潜能。
3、企业是什么?
- 企业的目的,是创造顾客。
- 企业的主要功能,是营销和创造。
- 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就是目标管理。
4、管理(经理)的职责
为完成管理的任务,经理就需要承担相应的管理职责,其中,有两项是别人不能替代的管理职责:
- 构造一个生产的统一体,并确保生产统一体的生产力要大于各个组成部分的生产力总和。
- 做出的每一个决策和的采取的每一次行动,都要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协调起来。
5、管理方法——目标管理
为完成管理的任务,承担管理的职责,需要采用目标管理的方法。
- 确保全员参与目标管理,尤其是下级员工必须参与目标的制订和实现,目标的设定遵循SMART原则。
- 基于充分的事实数据资料。
- 责任者对实现目标的手段和资源有控制权。
- 对由于实现目标管理而带来的风险要予以激励。
- 对员工有信心。目标管理要基于Y理论看待员工。目标管理的失败,多数归因于高管用X理论看待员工,以及深厚的X理论环境。
- 对目标实施预算管理。
德鲁克的目标管理,是建立在麦格雷戈的Y理论人性假设及Y理论的环境上,并把创造Y理论的人性假设作为管理的本质——激发和释放每一个人的善意和固有的潜能。
6、管理者的工作
作为管理者,其主要的工作有五个方面:
- 制定目标:并决定达到目标的行动,然后传递给目标的实现有关的人员。
- 工作分类、分解和安排:将工作分类并划分成一些较小的活动,同时对目标进行分解,以便进行管理,建立组织机构,选拔人员等。
- 激励和沟通:利用表扬、奖金、报酬、晋升等手段激励员工做好工作。
- 成果评价:并对企业的所有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价。
- 培训员工使其成长和发展。
7、管理的组织结构
德鲁克基于斯隆在通用的组织变革实践,归纳出对组织及结构的基本认知。
- 组织结构不是自发演变的,自发演变的组织结构只能带来混乱、摩擦和不良后果。
- 设计组织结构并不是第一步,而是最后一步。第一步是确定组织结构的基本构造单位,即那些必须包含在最后的结构内并承担业务活动。
- 战略决定结构。结构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有效的组织结构能使企业最关键的活动有效运行并取得成果。
- 组织结构设计规范:1 明确性;2 经济性;3 远景方向;4 理解本身的任务和其目的的任务;5 决策;6 稳定性和适应性;7 永存性和自我更新。
- 组织结构的三大类5种形式:1 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的职能制结构、矩阵结构;2 以成果为中心的事业部制结构、模拟分权制结构;3 以关系为中心的系统结构。
二,德鲁克对管理及其实践的贡献
应该说,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对企业管理、实践以及对管理学的发展是具有深远的影响和贡献,尤其是他的目标管理思想,基本上将当前的企业管理活动范式化,并已成为当代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全球在管理上比较规范的企业,大都是采用目标管理。从设定目标、分解目标和工作、激励和沟通、结果评价到员工培养等五个方面,基本上成了70%的5年以上企业的管理范式,以及85%以上的管理者的基本管理思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它把企业的管理实践带上了一条简单的、基本正确(至少不会有错)的轨道上,提高了全球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这不亚于二战后工业工程思想对欧美工业化的影响。
第二,几乎90%以上的企业都明确了企业的愿景和使命,并且有46%的企业把“建立世界级/一流的XXX公司”作为企业的愿景;同时,有45%的企业都主张顾客导向的价值观,4%的企业明确主张绩效或结果导向的价值观;而只有少数的日本企业会把问题导向作为其核心价值观。
第三,企业管理的目标管理范式化,并且,85%以上的企业把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两项工作,纳入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职能。同时,目标管理的范式化,也让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以及不同层级的管理者,有了共同的语言交流各自的经验。
第四,不管是欧美高校还是中国高校的管理科目和人力资源科目,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都是其核心课程及核心思想。同时,国内众多的管理学者以及咨询顾问,都在推崇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并极力的推广德鲁克的管理思想。
三,德鲁克管理思想和现实管理存在的分歧和疑问
虽然,德鲁克的管理思想深深地影响着当前的企业管理和实践,也提高了全球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但是,它并未被欧美的主流学术界认可,也没有企业因为按照德鲁克的思想进行管理实践而取得卓越的绩效,这也是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反思。
第一,混淆管理的任务和企业的任务。
德鲁克认为,“必须通过管理的任务要求阐明管理”,并把管理的任务聚焦在获取经济成果。德鲁克基于管理是获取经济成果的任务假设,在逻辑上把企业的目的设定在能带来经济成果的顾客买单上,营销和创造也相应成了企业创造顾客的两大主要功能,而对于唯成果论的最直接、最简单、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就是目标管理的方法(源于斯隆的事业部制管理实践),从而形成了“任务—企业—责任—方法”的闭环管理逻辑。然而,德鲁克的这一套“任务—企业—责任—方法”的闭环逻辑假设,却无法对美国军工企业的管理实践自圆其说,而也正是二战时期美国的军工企业对生产效率提升的紧迫需要,掀起了一次管理思想和理论创新的一个小高潮,比如工程管理、质量管理、数量管理、决策管理等等。
在德鲁克之前和后的管理学术界、企业界,从泰勒的科学管理、法约尔的一般管理、韦伯的行政集权管理、组织行为学、巴纳德的组织管理思想、钱皮的流程再造等等管理的思想、理论和实践,都是本着效率提升的目的,这就涉及到作业、业务整合、组织、决策、流程、资源配置、人的意愿等等诸多的管理要素,从而推动了管理思想的多方向发展。
实际上,不管有没有明确管理的任务,企业就已经存在,它就是一个经济体(企业是什么?);企业的第一任务就是要获得经济成果,才有可能去实现企业任务背后的目的、宗旨或是使命;企业要完成任务获得经济成果,就必须创造顾客并使企业具有生产性。而管理始终应该是企业经营的一项基本职能,是法约尔把管理的职能从其它经营职能中独立出来,才有了一般意义上的管理,并为企业的任务服务的,管理者的任务也可以是企业的任务,但这并不代表管理的任务就是企业的任务。
第二,片面地认为“管理是对人进行管治”,容易滋生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
德鲁克把管理定义为“努力把一群人或团队朝着某个共同的目标引导、领导和控制”,强调“管理是对人进行管治”,这是相当片面的,也是相当错误的。管理包括管事和管与事相关的人的两个方面,成事是管理的终极目的,管事是本原,管人是为了成事,并且,管人不能为管而管,而要以事管人。德鲁克夸大了管人的作用和价值,偏废对事的管理,而“对人的管治”意识,正是滋生权力主义、官僚主义的根源,形式主义也就是必然的事情,这对企业的管理实践和企业的发展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比如,有的企业新换CEO,分享其第一个管理经验是花70%以上的时间在人上,强调赋能,并按照管理工作的五项要求,转变管理人员的思想和管理行为,调整人员,而在事情的管理上却投入比较少的精力。公司开始培训泛滥,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并行,人浮于事,决策效率低下,人人只谈成绩而淡化问题,2年的时间后,结果是产品的制造周期时间延长,人工成本上升,外销市场萎缩,市场增长由领跑行业水平到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这和企业全体管理人员的管理思想的转变不无关系。
第三,把目标管理作为管理者的主要工作。
首先,从德鲁克的管理者的五项工作来看,就是为了绩效而落实目标管理方法,而在法约尔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五大管理功能中,目标设定和预算只是计划工作中的一部分。这一方面导致大多数企业在管理中,只问结果,不管过程,忽视决策、组织、指挥等工作对管理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降低了企业对管理者的能力要求,尤其是管理者的决策、组织和指挥能力,从而出现几乎大大小小的项目,都要设一个决策或专家委员会负责决策,以及出现高管们在应对突发的事件时,缺乏应有的决断力和组织、指挥能力,而不知所措。
第四,现实环境不符合目标管理方法的Y理论人性假设。
德鲁克认为,目标管理最大的优点,是它使得每一位经理人能控制自己的成就;目标管理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它使得我们能用自我控制的管理来代替由别人统治的管理。因此,德鲁克把目标管理作为管理者的主要工作,以实现员工的自我管理,交付结果。
德鲁克基于目标管理的自我控制管理,是假设人们愿意承担责任的,愿意做出贡献的,愿意有所成就的。也就是说,德鲁克的目标管理要基于Y理论看待员工;而目标管理的失败,多数归因于管理者用X理论看待员工,以及深厚的X理论环境,比如很多企业管理者会在目标设置时配重就轻,设定的目标缺乏挑战,绩效评价时只谈成绩淡化问题,同时也出现“共享”成果、分配成果和摘桃子等等怪象。因此,管理(者)还要创造一个符合目标管理要求的Y理论环境,这就需要“激发和释放每一个人的善意和固有的潜能”,否则,管理者的目标管理工作就会在X理论环境下和基于目标管理的自我控制管理相矛盾。
而现实是,人们并不是单纯的麦格雷戈所假设的Y人性,而是更符合沙因的复杂人假设。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能力,工作动机不仅复杂而且变动性大,人在组织中表现的动机模式,是其原动机模式与组织经验交互的结果,在不同的组织和不同的部门中,人们可能会有不同的动机模式,并且可以依自己的动机、能力及工作性质对不同的管理方式作出不同的反应。因此,目标管理的Y理论假设环境,和复杂人的现实环境是相矛盾的,甚至偏向X理论环境的企业也不在少数。而把管理的本质定义为激发和释放人的善意和潜能,就可以在逻辑上维持目标管理的合理性。然而,释放人的善意是否应该在企业的管理范畴内解决问题,还是在企业的文化层面或是社会的道德层面解决问题,值得我们商榷。
第五,目标管理本身存在的局限性。
目标管理更多的适用于对较长周期的、已知的、常规的业务进行管理,而对于需要挑战常规的、快速变化的、不确定的、模糊的工作,很难用目标管理的方法去衡量未知的需要和衡量一个人的成就。而在一个基于目标的绩效管理的组织环境中,员工或管理者没有理由去做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开拓者。
目标管理不太适合以过程和平台为基础的管理的发展。从上世纪末开始,企业职能管理的思想开始退化,基于过程管理的思想首先统领了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比如ISO管理体系的升级,VDA的改版等),并再次推动了全面的流程管理。而整个流程的结果是所有参与人共同工作及流程本身好坏的结果,目标管理很难在流程中找到管理的目标且做好平衡,这对于以数据为基础的、业务快速涌现的平台化管理来说,只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也是OKR为什么会率先在因特尔、谷歌、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平台化企业出现并应用的原因。
第六,人力资源专业的局限性,把目标管理用作了绩效管理。
德鲁克的目标管理和成果管理思想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内容,大多数企业也把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放在了人力资源部门,而人力资源管理在基于X理论的控制思维影响下,把目标管理用作了绩效管理。但是,目标管理的对象本该是事业,而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人,即使它近期发展了HRBP的概念及强调赋能,也无法弥补其在业务上的局限性。据调查中国前100位优秀的人力资源总监,没有一个是人力资源专业出身;而丰田对人事课课长的任职要求,更是明确规定要来自运营业务部门。
总结
总的来说,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对企业的管理实践和高校的管理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他的目标管理思想,基本上将当前大多数的企业管理活动范式化,也让大多数的管理者知道要做什么,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虽然,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在其逻辑自洽中缺乏严谨的演绎,在企业的实践中也存在不少的分歧和疑问,但是,这并不影响德鲁克管理思想的实际运用,毕竟,目标管理是一种通用的、基本的管理方法,它也并不受人性假设的约束。而如果要把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合二为一,就要视管理的人、管理的业务、管理的环境进行具体的分析。